翅果菊
Pterocypsela indica ( L.) C. Shih
Acta Phytotax. Sin. 26(5): 387. 1988.
≡Lactuca indica L. ≡Lactuca brevirostris Champ. ≡Lactuca indica L. Sp. Pl. Mont. 278. 1771.≡Lactuca brevirostris Champ. J. Bot. Kew Gard. Misc. 4: 237. 1852; 海南植物志 3: 425. 1974.
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单生,高0.8-2m,粗壮,基部直径0.5-1cm,有白色乳汁,无毛,上部有分枝。基生叶数片,条形或长舌形,长12-16cm,宽1.5-3cm,边缘全缘,先端圆钝,茎中部叶变化大,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5-20cm或更长,宽 1-3.5cm,基部不抱茎或呈短耳状,半抱茎,边缘全缘或稍有锯齿,先端急尖或钝,有时为羽状深裂,裂片边缘全缘或有疏钝齿,茎上部叶渐小,条状披针形或条形,全部叶片的两面均无毛。头状花序直径1-1.5(-2)cm,在茎上排成圆锥花序状的聚伞花序;总苞管形,长约1.5cm;总苞片2-3层,外层总苞片短,卵形,长约3mm,宽约2mm,内层总苞片条状长圆形,长约1cm,宽约2mm,先端及边缘带紫色;舌状花12-20朵,舌片黄色或白色,长8-9mm。瘦果椭圆形或宽卵形,长3-5mm,宽约2mm,压扁,深褐色至黑色,边缘有宽翅,两面各有1条纵肋,喙短,长不及瘦果一半;冠毛白色,刚毛状,长7-8mm。花期:4-11月。果期:4-11月。
产地:南澳、大鹏、排牙山、葵涌、龙岗(张寿洲等 4584)、盐田、三洲田、梧桐山(王国栋等6223)、深圳水库、仙湖植物园、羊台山(张寿洲等 5007)、宝安、小南山。生于山坡草地、灌丛中、林缘草地或路旁,海拔50-700m。
分布:吉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西藏、甘肃和陕西。俄罗斯、日本、印度、菲律宾、越南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544页
2440
图 568 翅果菊 Pterocypsela indica
2440
图 568 翅果菊 Pterocypsela indica
1. 植株中部的一段,示茎中部叶;2. 植株上部的一段,示茎上部叶和花序;3. 头状花序;4. 舌状花;5. 外层总苞片;6. 内层总苞片;7. 瘦果。(李志民绘)
1. 植株中部的一段,示茎中部叶;2. 植株上部的一段,示茎上部叶和花序;3. 头状花序;4. 舌状花;5. 外层总苞片;6. 内层总苞片;7. 瘦果。(李志民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